加载中...
数据库原理与应用
发表于:2021-12-22 | 分类: 课程
字数统计: 699 | 阅读时长: 2分钟 | 阅读量:

数据库原理与应用

绪论

1)数据(Data)

1
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

①特点

1
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(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)

②定义

1
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,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。

③基本特征

1
数据按-定的数据模型组织、描述和存储;可为各种用户共享,冗余度较小,易扩展;数据独立性较高。

2)数据库管理系统(DBMS)

1
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一层数据管理软件。

功能

1
2
数据定义功能:提供数据定义语言(DDL)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
数据操纵功能:提供数据操纵语言(DML)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事务和运行管理:保证数据的安全性、完整性

3)数据管理

1
对数据进行分类、组织、编码、存储、检索和维护;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

4)数据库系统的特点

1
数据结构化;数据的共享性高,冗余度低,易扩充;数据独立性高;

5)数据模型

1
2
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抽象、表示和处理现实中的数据和信息,能较真实地模拟现实、容易为人所理解、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
数据模型:三要素:数据结构、数据操作、完整性约束条件

6)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6、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
(1)实体: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。
(2)属性: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。
(3)码: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。
(4)域: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。
(5)实体型:实体名及其属性。
(6)实体集: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。
(7)联系:
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
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(ER模型很重要)
实体性之间的联系:一对一、一对多、多对多
一对一: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正班长 一个班长只能在一个班中任职
一对多:一个班级中有若干个学生 每个学生只在一个班级中学习
多对多: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 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
7、常见的数据模型
(1)层次模型
(2)网状模型
(3)关系模型
(4)面向对象数据模型
(5)对象关系数据模型
(6)半结构化数据模型

1)

1)

1)

上一篇:
攻防世界 懵逼到此一游
下一篇:
python语法 1)
本文目录
本文目录